飞艇刷水不输本金的方法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飞艇刷水不输本金的方法 > 新闻动态 > 1986年,傅全有视察西藏,300多名战士无人穿军装,班长:穿烂了

1986年,傅全有视察西藏,300多名战士无人穿军装,班长:穿烂了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1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1986年,成都军区司令视察西藏,300多名战士却没有一个穿军装。全都穿得花花绿绿,有的还是破洞衣服。

见状,司令傅全有忍不住起了疑心,西藏墨脱可谓是我国的边境重镇,为何司令前来巡视,战士们却着装不整齐?

300多名战士,为何又不穿军装列队?

点个关注,一起揭秘1986年视察西藏之谜。

一 上任视察

1985年,昆明军区并入成都军区,部队任职也随之变化,轮到挑选成都军区司令员时,上级却犯起了难。

成都军区位置特殊,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贵州都在辖区内,要坐镇成都军区,就必须有出色的管理才能,否则这么大一个军区,会出现管不住人的情况。

同时还要有边境作战的经验,军区位置涉及到边防,难免会和其他国家打交道。

按照这两条标准,上级选来选去,最终选中了傅全有将军。

傅全有刚打完两山轮战,人还在战场上,就被叫回指挥部任职。

刚一上任,傅全有就马不停蹄地来到成都军区,这里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政委在等着他,他就是万海峰同志。

万海峰已经65岁,傅全有年纪也不小,上任的时候也已经是55岁。

上级交给傅全有的任务是,将成都军区打造成一个可以作战的大军区。

傅全有初来乍到,对军区各方面还不熟悉,他打算先在军区周围视察一番,看看有哪些问题再做打算。

到了1986年,云南、贵州等地已经视察完毕,唯独剩下西藏地区还没有视察。

西藏地区气候恶劣,地势不平,在这块荒凉的大地上,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县城,它就是墨脱。

墨脱全县占地不到4万平方公里,人口数量也才几千人,这是一个小地方,但他对我国而言却相当重要。

印度曾打算把墨脱划分到自己领土,几年下来,边境摩擦不断,墨脱一乱,西藏地区就会产生波动,再往东就会影响到成都军区的安危。

1986年初,傅全有决定前往西藏视察,尤其是要到墨脱巡视一番。

出发之前,傅全有做好了万全的准备,别说是抵达墨脱,就是进入西藏地区,也是难上加难。

有部下告诉傅全有,西藏可以说是成都军区最难啃的一块骨头,早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,西藏就存在一大堆问题。

首先,西藏地区和边境接壤,许多外国势力试图渗透当地居民,还有不少外国部队偷偷潜入西藏,再加上胡宗南的残兵,以及盘踞在西南地带的匪徒们,西藏地区的人口是很复杂的。

再者,西藏地处偏远,1962年之前,一直没有边防部队坐镇,1959年,印度趁我国无人看守西藏,曾多次打西藏的主意。

最后,西藏环境恶劣,这里既有雪山,又有热带丛林。墨脱县的气候更为复杂,热的时候高达三四十度,冷的时候气温更是低至零下好几十度。

这里蚊虫肆虐,风沙遍地,更为恐怖的是,没有任何公路、铁路通向墨脱,进藏铁路倒是有一条,但只有前半段可以通车,通往墨脱地带只能翻山越岭,汽车根本无法在上面行驶。

傅全有要进藏视察,坐火车汽车肯定是行不通的,他只能让人安排一架专机,直接飞到墨脱,再从墨脱返回成都军区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傅全有带上几名随从即刻出发,经过一个多小时奔波,专机终于抵达墨脱上方。

在墨脱县城里,有一支边防部队正在等待傅全有的检阅,但傅全有没想到的是,这支部队里竟然没有人穿军装,全都穿得花花绿绿。

边防部队为何不穿军装?面对穿着混乱的战士们,傅全有又会作何反应?

二 奇装异服

1986年,傅全有乘坐专机来到墨脱,墨脱地处西藏边陲,有一支营级部队刚好驻扎在这里。

这支部队前身是驻藏部队158团,为了捍卫墨脱地区的安全,专门被调过来站岗。

听说傅全有要来视察,墨脱营的战士们都很兴奋,傅全有落地当天,除开少数哨兵还在站岗外,其他所有人都提前列队等待检验。

傅全有一下机就看到了飘扬在营地的红旗,鲜艳无比,面前站着的部队也是整整齐齐。

但奇怪的是,这支部队看起来足足有300多人,他们有的穿着衬衫,有的穿着短袖,还有人穿着藏族服饰,腰间却整齐地挂着配枪。

一开始傅全有以为这是民兵部队,但他抬眼一看,有的战士竟然挂着56式冲锋枪,这是班长副班长才有的配枪。

傅全有找来营长一问,才知道他们根本不是什么民兵,而是实打实的“墨脱营”战士。

既然是边防战士,为何又不穿军装?

放眼望去,全都穿得花里胡哨,面容也十分憔悴。

傅全有以为是部队作风有问题,他询问起部队里的班长,为什么列队不穿军装?

班长老老实实回答到,入伍的时候的确发了一套新军装,但那已经是60年代的事,时隔20多年,军装早就穿烂了,他们没有新军装可穿,只能穿自己的破衣服。

军装穿破是很常见的问题,只要再发一套新的就可以解决,傅全有又问:

为什么营地里不发军装?

这一问直接把班长问得愣住,不是营地不发,而是有新军装也运不进来,包括战士们吃的东西用的东西,都不能从外地送来,他们只能自己种地种菜,自给自足。

离墨脱最近的路是318国道,从营地到国道足足有100多公里,这段路程是没有公路的,连条像样的小路都没有,战士们要进出,只能徒步翻过大山,前前后后花时间不说,他们出去一次,也不能携带大批军装回来。

像军装这样的大件,只能采用空运的方式投递过来,可动用直升机费用太贵,墨脱营承担不起,一来二去,战士们便选择不穿军装,只穿自己的衣服进行训练。

傅全有听到墨脱营的现状后,心里一阵难受,他没想到在80年代,墨脱地区竟然还如此贫穷,这群打进西藏深处的战士们还要忍饥挨饿,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。

傅全有一边视察,一边向战士们承诺:

有什么要求尽管提,他这次来墨脱,就是为大伙解决问题的。

战士们一听,全都热血沸腾,紧接着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,傅全有以为他们最想要的就是改善生活条件,要不就是为墨脱地区修建公路,可他没想到的是,战士们讨论到最后,递交上来的却是一封封家书,要不就是一些写给上级的公函文件。

原来,战士们已经习惯了这样艰苦的生活,为了祖国边防安危,他们心甘情愿燃烧自己,长期待在墨脱,他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家人。

大部分边防战士都不是本地人,一到墨脱驻扎,他们很少有机会回乡探亲,墨脱交通不便,出一趟门就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,许多战士只好选择留守驻地,思念家人的时候,就提笔写下一封家书。

如今傅全有司令到来,刚好可以帮他们送信,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。

看着手里沉甸甸的信件,傅全有心如刀绞,这哪里是一张张白纸,这分明是战士们赤诚的爱国心。

傅全有离开墨脱后,并没有立即回成都军区,而是直飞拉萨。

他也不是去送信的,而是和拉萨方面联系,争取为墨脱修建一条像样的铁路。

战士们不肯开口修路,就让他这个司令来开口,远在边防地区的战士们,需要穿上新的军装,也要吃上一口最热乎的饭菜。

然而,要为墨脱地区修路并不容易,早在50年前,上级就打算在西藏修铁路,举国之力,出动10万铁道兵,耗时20多年,前后花费将近3000多万经费,这条铁路最终也没能修建成功。

修了20年都修不成的路,傅全有又能否修建成功?

墨脱地区的边防官兵们,究竟能不能穿上崭新的军装?

三 墨脱通车

傅全有来到西藏视察时,墨脱是交通最不便利的一个县城,全国总共2100多个行政县,只有墨脱交通最落后,这可苦了在当地驻扎的边防士兵。

傅全有想为边防战士改善条件,就必须尽快修建一条铁路通往墨脱。

摆在傅全有面前的,主要有3个选择,一是修建川藏铁路,既能连接墨脱,又能直达成都军区,傅全有又是军区司令,这条铁路修建下来是最方便视察的。

第二条就是滇藏铁路,连接西藏和云南,能同时处理好两大边防重镇,且路程最短,耗资最少。

第三条就是青藏铁路,只要修建成功,青藏地区一通车,墨脱地区的经济就会被带动起来,到时候边防战士们就不用再过这种苦日子。

许多人都猜测傅全有会支持川藏铁路,这有利于他开展工作,但最后傅全有却选择了青藏铁路。

修建青藏铁路对墨脱战士好处最多,虽然修建难度大,但这依旧阻止不了傅全有。

在傅全有主张修路之前,青藏铁路就已经开始动工,从1979年到1984年,西宁到格尔木路段已经通车。

但继续往后修的时候,铁道兵却遇到了种种困难,冬天要面临低温冻伤,夏季又要遭受高温暴晒,雨季有滑坡泥石流洪水,旱季有风沙肆虐。

修路修了20年,3000多名铁道兵牺牲在半路,修到最后,青藏铁路的后半段依旧没修完。

有人说青藏铁路就是一条天路,修建起来难如登天。

傅全有没有畏惧,他向上级打报告,为铁道兵争取经费,一边改善修路条件,一边继续引导修路。

大多铁道兵都不是西北地区的本地人,他们不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,傅全有又在西藏地区征兵,前前后后又是好几年。

这一修,直接修到了2006年,青藏铁路终于成功通车,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铁路,终于开进了西藏深处。

原本驻扎在墨脱地区的战士们,平时都只能自己种青稞吃,几十年都穿不上一件新军装,如今有了铁路,运送起物资起来也变得十分便捷。

但这还不够,西藏地区铁路开通,墨脱地区却还没有一条完整的公路,在全国所有县城里,墨脱是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。

从1986年1993年,历经7年时间,扎墨公路开通,但由于气候影响,低温或者是大雾天气都不能通车,一年算下来,只有4个月的时间能通车。

对于墨脱地区而言,依旧存在出行问题。

2008年,上级拨款9个亿,全部用来打通墨脱公路,这一次,官兵们铆足了干劲,横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,在这块被称为“雪域孤原”的地方,建成了一条平坦的公路。

自此,墨脱的边防士兵通车自由,每年有9个月的时间都可以自由出行,他们的家书已经不需要司令员代为转交,新的军装也按时送达。

1962年,这是墨脱营战士第一次抵达墨脱,在与世隔绝的雪原上,他们插上了一面鲜艳的红旗,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驻守。

51年后,战士们迎着红旗,依旧扎根在祖国的大西北,正因为有他们在,祖国边疆才更加安稳。

而这份安稳,少不了傅全有司令员的付出,也少不了数以万计的铁道兵的贡献。



友情链接: